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部门动态

勉县:棚架上的“金耳朵”长成大产业

 7月9日,雨后初晴的勉县元墩镇杨庄村食用菌基地里,村民们正忙着将玉木耳菌棒整齐码放。清风徐来,菌香四溢,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批菌棒已采收2万多斤鲜木耳,预计全年收入60万元,还能带动当地100多名村民就业,每年人均能增收2000元以上。"基地负责人杨凤平介绍道。

 2018年以来,在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公司的对口帮扶下,杨庄村累计投入200余万元建成了这个集菌棒加工、智能温控、保鲜存储为一体的现代化食用菌基地。基地创新采用“合作社+企业+农户”的联营模式,通过标准化生产流程和科学管理,实现了传统种植与现代技术的深度融合。

 驻村干部何先锋表示:"从菌棒培育到病虫害防治,全程有专家指导,产品还能通过铁路定点采购、团购和西铁行APP等平台销售。"2025年上半年,基地已为村集体创收10万元。

 在邻近的唐湾村,由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公司援建的现代化香菇种植基地格外醒目。35座标准化大棚和配套生产设施有序排列,保障了全年稳定出菇的生产能力。“今年5万袋香菇,预计产值40万元,能为村集体经济带来15万元以上的收入。”元墩镇唐湾村党支部书记唐世成掰着手指算起了经济账。目前元墩镇已形成杨庄、清明、唐湾三村联动的食用菌产业带,带动300余户年均增收3500元。

 放眼全县,勉县食用菌产业蓬勃发展,年产量达3900吨,产值1.8亿元。其中,食用菌生产规模达2070万袋,羊肚菌种植面积3000亩。目前全县已培育年栽培规模100万袋(亩)的食用菌企业2家,5万袋(亩)以上的栽培大户和合作社12家,分拣包装加工企业2家,菌种企业及合作社18家(含1个一级菌种厂和17个三级菌种厂)。小菌菇不仅成为群众增收的"金钥匙",更成长为县域经济的特色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