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设区市教育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局,杨凌示范区教育局、发展和改革局、财政局,韩城市教育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局,神木市、府谷县教育和体育局、发展改革和科技局、财政局:
根据《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教基〔2023〕4号)要求,省教育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财政厅联合制定了《陕西省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现予以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陕西省教育厅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陕西省财政厅
2024年4月18日
陕西省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教基〔2023〕4号),切实办好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基础教育,省教育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财政厅决定组织实施陕西省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现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以问题为导向,建立适应陕西新型城镇化发展和学龄人口变化趋势的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机制,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构建“幼有优育、学有优教”的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显著扩大基础教育优质资源,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美好期盼,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主要目标
——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形成覆盖城乡、结构合理、优质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到2027年,60%以上的县(区)达到国家学前普及普惠督导评估标准,普惠性幼儿园占比持续巩固在90%以上,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力争达到60%以上,优质资源覆盖率达60%以上。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构建城乡一体、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到2027年,50%的县(区)达到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督导评估标准,建设一批“新优质义务教育学校”。
——推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深化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扎实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到2027年,建设30所高品质特色普通高中,新增30所省级示范普通高中,重点培育省级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示范区20个、示范校60所。
——推进特殊教育优质融合。完善学段贯通、适宜融合、优质普惠的特殊教育办学体系。到2027年,特殊教育学校在20万人口以上的县基本实现全覆盖,融合教育水平显著提升,符合条件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在97%以上。
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优质学位扩增行动
1. 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优化调整学前教育资源布局。落实城镇小区配建幼儿园政策,在城镇新增人口集中地区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园;依托乡镇公办中心园办好村园,实施镇村一体化管理。积极稳妥消除幼儿园“大班额”。到2027年,培育30个省级学前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和质量提升实验区,400个实验园。
2. 推进优质义务教育学校挖潜扩容。对有条件的优质学校,“一校一案”制定挖潜扩容工作方案,通过利用现有校舍资源、改扩建教学楼、建设新校区、倾斜调配教师编制等方式,在不产生“大班额”情况下,进一步扩大学位供给。因地制宜改造学校地上、地下空间,开辟学生活动场地。
3. 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深入挖掘优质普通高中校舍资源潜力,加大改扩建力度,积极发展综合高中,结合实际优化招生计划安排,有序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招生规模。持续扩大优质办学资源,省级示范普通高中占比达到30%。
4. 扩大特殊教育资源。鼓励20万人口以上的县办好一所达到标准的特殊教育学校,20万人口以下的县因地制宜设立特教班;支持西安市加快建设孤独症儿童特殊教育学校。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特殊教育,有条件的地区加快建设从幼儿园到高中全学段衔接的十五年一贯制特殊教育学校。确保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7%以上,非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青少年入学机会明显增加。
(二)实施薄弱学校提升行动
5. 改善薄弱幼儿园办园水平。逐步提高学前教育财政投入,进一步改善园舍设施设备,配备丰富适宜的玩教具和图书,提高办园水平。建立薄弱园帮扶机制,通过教研包片、城乡幼儿园结对、名园+、公办园辐射、镇村一体化等方式,加快缩小办园差距。
6. 加快新优质义务教育学校成长。市县根据区域优质均衡发展目标,按照3至5年一周期制定新优质学校成长发展规划,通过高起点举办新建学校、改造帮扶基础相对较好的学校等方式,加快办好一批条件较优、质量较高、群众满意的新优质学校。大力加强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健全集团办学管理运行机制,加快推进集团内学校率先实现优质均衡。
7. 加强寄宿制义务教育学校建设。适应城镇化和学龄人口变化趋势,调整优化县域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适当整合小、散、弱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同时保障必要的上下学交通条件。
8. 提升县中办学水平。落实普通高中学校建设标准,加快改善县城高中办学条件,深入推进本地县城高中标准化建设水平提升。采取部属高校托管帮扶县城高中、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省级示范高中结对帮扶等方式,推进县域高中帮扶全覆盖。深化“陕西教育扶智平台”应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整体提升办学质量。
9. 推进普惠融合发展。推动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医疗康复和信息技术等相结合,遴选融合教育示范区和示范校。加强融合教育资源建设,推进省、市、县、校四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建设。
(三)实施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
10. 优化职前教师人才培养。完善师范生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强化师范生素质能力培养,加大紧缺学科教师培养力度。完善师范类院校和专业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加强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推动师范专业高质量发展。建立基于大数据的师范类专业办学监测机制,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应用。完善本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根据专业需求持续优化本科专业结构。鼓励地方政府与高等师范院校联合培养定向师范生,为县域学校补充优质教育人才。
11. 优化教师队伍结构。配齐幼儿园教职工。建立义务教育教师资源配置动态调整机制,重点为义务教育阶段乡村学校补充紧缺学科教师,造就一批“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乡村骨干教师。发达地区不得挖抢其他地区优秀校长和教师。加大县中教师补充力度,有效解决结构性缺员问题。
12. 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实施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健全分层分类、阶梯式教师成长发展体系。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落实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名师名家培育行动计划”,建立“名校+”“名师+”“名教研员+”的网络帮扶体系,加强常态化研修,精准推送名师名校长实践案例资源,实现城乡学校管理共进、教学共研、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提升薄弱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13. 推动教师有序交流轮岗。健全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机制,探索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加快实现县域内师资均衡配置。落实公办中小学教职工归口管理,促进紧缺学科教师校际共享。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县域内交流轮岗的教师比例不低于符合条件总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高级教师和一级教师不低于交流人员总数的30%。加大“组团式”交流帮扶的支持力度,持续做好对国家、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县的帮扶工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培养、输送优秀骨干教师的学校,以及作出突出贡献的校长教师予以表彰和奖励。
(四)实施教学质量提升行动
14. 加强课程建设。制定陕西省立德树人工作实施纲要,打造省市县德育品牌。开足开齐国家课程,落实10%跨学科课时要求。出台《陕西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管理办法》。开展特色高中办学试点,开齐开好必修课程,提供分层分类、丰富多样选修课程,形成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高中课程系列。到2027年,遴选一批思政“精品课”,建设400项普通中小学精品课程、400堂普通中小学“精彩一课”,建设400个普通中小学课程与教学、人工智能、科学教育实验校,30个义务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
15. 提升教师综合能力。加强科学教师综合素养和实验教学能力的培养,提升科学教师熟练使用各种技术工具、实验设备,自制玩教具和理科实验教学水平。常态化利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逐步推进基础教育全方位数字化转型,利用信息化推进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发展。推进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项目,全面探索人工智能赋能教师专业成长的新模式和新路径,支持中小学构建智能教育教学环境,利用智能化学习工具支持教师精准分析学情,开展个性化教学。
16. 提高保育教育质量。深化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开展幼儿园自主游戏。推动幼儿园与小学双向深度衔接,提高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的有效性,严禁提前教授小学课程。出台《陕西省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自评手册》,开展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自评工作,提升保育教育整体水平。
17. 强化全面育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加强科学与文化素质培养,丰富科学教育资源,开展科普教育和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实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丰富读书资源,建设读书服务平台,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强化体美劳教育,统筹社会资源推进教体融合,开足开齐体育和艺术课程,鼓励学校每班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落实学生每日校内体育活动不少于1小时要求,常态化开展学校体育竞赛和艺术展演展示活动,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艺术素质测评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防控学生近视。制定劳动教育清单,建立校内外劳动教育实践场所,常态化开展家务劳动和校园劳动,定期开展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
18. 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因地制宜推进职普协调发展,建设一批具有科技、人文、外语、体育、艺术等方面特色的普通高中。推进省级示范高中特色化发展,制定省级特色示范普通高中评估认定标准,推进建设30所高品质特色普通高中。进一步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重点培育省级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示范区20个和示范校60所。
(五)实施教研能力提升行动
19. 构建全覆盖教研网络。建立省市县校四级教研工作体系,形成以行政推动、教研引领、实验(基地)校为平台、互联网为主要载体、高校和各类教育研究学术团体共同参与的教科研协同机制。加强省级对市级教研工作的方向引导、市级对县级的方法指导、县级对学校的定点帮扶。组织开展市县级教研人员业务培训,整体提升教研人员的业务水平。
20. 建立全领域教研责任区。建立由省级教研员牵头,市级教研员负责、县级教研员落实的学校教研责任区,构建三级教研部门协同推进学校教研发展的共促机制。组织市县教研机构定点帮扶、对口指导薄弱幼儿园、中小学开展教科研工作,带领学校教师开展课题研究,通过示范课、研讨课等形式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组建由学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组成的学科教研团队,负责策划组织和实施责任区内的教研活动。
21. 实施体系化教研项目群。围绕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目标体系化设计教研项目群,聚焦落实立德树人、转变教育理念、推进中小学“课堂革命 陕西行动”、打造“三个课堂”、落实新课程新课标、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一体化研究等教学改革重点难点问题开展课题研究,实施课题带动战略,加强对项目的管理与评估,及时跟进项目实施情况。积极推广国家和省级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加快实现成果“本土化”落地。
(六)实施现代化治理水平提升行动
22. 提高管理效能。省级每年组织一次市县教育局长和校园长业务培训,一次外出学习专题调研,持续实施以扩优提质为重点的局长项目。选优配强校园长队伍。健全学校治理制度,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激发学校办学活力。
23. 规范办学行为。建立动态监管长效机制,强化幼儿园中小学规范管理。对幼儿园名称不规范、使用名称与审批名称不符、虚假宣传、违规使用教材或境外课程等问题,部署开展专项清理整治。进一步规范普通中小学课堂教学、课后服务、招生考试、评审评比、“五项管理”和收费等办学行为。规范教师从教、教辅选用等行为,严格控制“进校园”活动,确保“双减”落地见效。
24. 改进管理方式。做好国家基础教育管理服务平台应用工作,推动学籍管理、课后服务、控辍保学、综合素质评价、教师培训等子系统全面应用,用好党建德育、校园安全、阳光招生、集团化办学等子系统和“学有优教”APP,提升平台应用实效,以教育数据支持科学决策,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七)实施综合改革攻坚行动
25. 深化考试招生改革。探索建立幼儿园招生服务区制度,努力保障适龄幼儿就近就便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巩固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和“公民同招”改革成果,落实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制度。落实普通高中属地招生和“公民同招”、优质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定向分配,取消跨区域招生等政策,完善“一依据、一结合”的中考改革模式,积极探索综合素质评价在招生录取中的使用。统筹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相关重点工作落地落实。
26. 深化教育质量评价改革。依据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特殊教育四个质量评价指南,实施陕西省第四轮316工程学校高质量发展督导评价,建设学校质量自评和督导评价系统,推动学校和幼儿园对标研判、依标整改,到2027年培育一批高质量发展示范提升学校(幼儿园),明显发挥学校评价引领作用。构建基础教育综合评价体系,制定完善质量评价实施方案,发挥评价导向、诊断、反馈作用,科学推进质量评价督导评估工作。引导各地各校进一步强化评价牵引作用,科学提升教师教学评价能力,加强综合素质评价和学业水平考试指导,加强教学评一致性研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7. 全面推进协同育人。推动形成政府统筹协调、学校积极主导、家庭主动尽责、社会有效支持的协同育人格局,落实各方相应责任及沟通机制。推进家长学校全覆盖。推广使用家庭教育指导手册,开展家庭教育主题宣传周活动,持续推动“大家访”活动,教育系统党员干部访教师、教师访学生全覆盖。深入实施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中小学生校外研学实践活动项目,打造社会实践大课堂,加强研学基地建设,积极探索数字化社会实践育人体系。
(八)实施数字化战略行动
28. 加强优质资源共享。用好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和陕西教育扶智平台等,健全应用激励机制,促进平台资源在智慧课堂、双师课堂、网络教研、个性化学习和过程性评价等方面的融合应用。加强省级智慧教育平台建设,推进国家和省级教育资源平台对接,逐步构建国家、省、市、县、校五级优势互补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
29. 提升信息化办学条件。开展智慧校园示范创建和数字校园普及行动工作,优化学校网络环境,提升数字化教学装备配置水平,发挥各类信息化平台作用,探索数字化教学应用新模式,深化教育信息化融合应用与创新发展。组织开展教育数字化相关典型案例征集工作。到2027年,遴选20个省级智慧教育示范区和100所省级智慧校园示范校,中小学校(中职学校)数字校园达标率不低于90%。
30.提升师生数字素养。省级组织开展市、县教育局局长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市县开展幼儿园中小学校长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专项培训,提升数字化管理水平和效能,增强教师融合应用能力。推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构建智能技术支持的教师发展新模式。办好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等各类信息化应用交流活动,积极宣传推广数字化教育教学应用优秀成果。
三、保障机制
31. 完善组织机构。各地要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和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全面领导和统筹协调作用,加强部门协作,明确责任分工,制定工作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书。建立领导包抓机制,分解年度任务,全面推进各项目标任务。各市工作方案应于2024年5月底前报省教育厅备案。
32. 加大经费投入。要进一步强化对基础教育的政府投入责任,统筹用好中央、省级补助资金和自有资金,坚持多渠道筹措经费,加大投入力度,优化经费支出结构,有效保障行动计划实施。因地制宜探索建立科学合理、动态调整的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2024年春季起,按照每生每年600元的标准补助普惠性幼儿园中小班公用经费,大班继续执行每生每年1300元补助标准,安排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奖补资金,综合考虑普惠性民办园的规模、质量和等级等因素,实施分类补助;各地根据办园成本、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承受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公办园收费标准,原则上每3-5年动态调整1次。
33. 强化督导考核。各地要将基础教育扩优提质目标和相关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作为对各地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的重要内容,纳入督导评估和目标考核体系。建立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专项督查机制,根据工作需要开展专项督导,并通报督导结果。根据国家最新要求,完善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和指标体系,指导各地做好自评和复核适时组织过程性督导,按规划完成省级督导评估。
34. 优化教育环境。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积极主动谋划、广泛联系、善用媒体,突出宣传重点,创新宣传形式,大力宣传基础教育政策法规,及时总结宣传基础教育扩优提质的成效经验,提升宣传效果。每年推广一批典型经验和优秀案例,讲好陕西教育故事,营造全社会支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氛围。